新闻资讯News
行业新闻
强茂二极管作为功率电子领域的关键元件,其反向恢复特性直接影响开关电源、逆变器及变频器等高频电路的性能表现。本文将剖析强茂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机制、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案,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技术选型建议。
一、反向恢复现象的本质与物理机制
当二极管从正向导通状态突然转为反向偏置时,存储在PN结两侧的少数载流子需要被抽走或复合,这一过程会产生短暂的反向电流,称为反向恢复现象。强茂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(trr)通常指从电流过零点到反向电流降至10%峰值所需的时间,该参数直接决定器件在高频开关中的损耗水平。
以强茂的US1M系列为例,其超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可控制在75ns以内,这得益于优化的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。在反向恢复过程中,器件会经历两个关键阶段:首先是空间电荷区建立阶段,此时反向电流迅速达到峰值(Irm);随后进入少数载流子抽取阶段,电流呈指数衰减。值得注意的是,反向恢复电荷(Qrr)作为电流对时间的积分,是衡量开关损耗的更精确指标。
二、影响反向恢复性能的关键因素
1、材料与结构设计
强茂采用掺铂或电子辐照的硅外延片,通过准确控制复合中心浓度来调节载流子寿命。如其SBD(肖特基势垒二极管)产品如SB560,利用金属-半导体接触原理,从根本上避免了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,反向恢复时间可缩短至纳秒级。
2、工艺技术突破
在GPP(玻璃钝化)工艺基础上,强茂开发了独特的台面终端结构,将反向恢复电流的峰值降低30%以上。
3、工作条件影响
当结温从25℃升至125℃时,标准快恢复二极管的trr可能增加2-3倍。强茂的高温优化型号通过改进封装热阻(RθJA≤50℃/W),有效抑制了温度对恢复特性的劣化。
随着5G基站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对功率密度要求的不断提升,强茂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优化将持续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革新。工程师在选型时需综合考虑开关损耗、EMI性能与系统可靠性,通过准确的参数匹配实现设计。